行业资讯分类
Kaiyun 开云体育公路绿化景观设计范例6篇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已逐步突破了传统的行车、安全、经济、合理等基本要求,更多的追求以人为本、生态结合绿化、文化、美化为一体的景观之路,高速公路景观正逐渐成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力度加大、环保意识的增强,高速公路绿化景观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高速公路在不断发展完善建设的同时,公路环境的绿化美化同样得到了相应的重视。

  绿化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它与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美学、自然地理学和路桥工程及历史、文学、艺术等都有密切的关系。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既要满足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又能改善视觉质量,保障行车舒适以及提高公路景观。

  绿化景观设计应根据项目区的地域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生长条件,采用具有符合项目区自然环境及人文内涵的绿化景观设计,以及相应的养护管理技术,以期获得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绿化景观设计过程中始终遵循适地、适树、适量的理念,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采用当地植物种类,达到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一致。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应结合项目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在设计理念上采用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和恢复性设计相结合的生态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的减少对项目建设区域原有生态环境保护利用。

  绿化景观设计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尊重科学,特别是要符合生态学的规律。

  根据不同的现状和资源条件,设计相应的生境类型,认真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从高速公路各个区域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出发,对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进行合理布局,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

  大多数园林植物其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在种植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四季景色,应用较多的植物种类,使园林环境在每一个季节都有代表性的特色景观。

  植物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景观效果和绿地功能的发挥,在绿化设计中综合考虑乔、灌、地被植物的种植比例及种植密度。

  通过对每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特点的归纳与分析,以及对项目区域路网规划、交通量发展、交通组织分析、工程总体规划及现状的充分认识,为保障实现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绿化景观设计应采用如下设计原则:

  2.2.1 项目建设融于周边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高速公路对所经区域自然环境的破坏;

  2.2.2 “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经济实用、景观协调、易于管护”的原则贯穿整个设计过程;

  2.2.3 在设计手法上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借景、障景的手法,在景观设计时,周边环境景观效果好的就露出来,不种树或少种树,景观效果不好的就采用苗木密植的形式进行适当遮挡;充分做到路中有景,景中有路,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 的审美愉悦感;

  2.2.4 绿化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公路的线形布局、地域文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特点,全盘考虑、统一规划,紧紧围绕“生态路、景观路”等指导思想,在资源节约的基础上讲求实效;

  2.2.5 景观设计应根据项目区的气候、土质等条件选择适宜的当地树木及植被,尽量减少绿化造价。

  在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前,应调查清楚项目区的自然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景观设计最好的就是对周边环境的尊重,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从而做到高速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充分融合。在绿化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山、水、田、人四方面的熔融结合,在互通立交 、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收费站等绿化景观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充分体现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

  在北方地区,中央分隔带一般采用以桧柏为主,合理的选择花灌木间植形式,在变化中求统一。桧柏能够起到防眩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花灌木提高绿化景观,美化路容。

  路基两侧绿化设计,植物选择考虑项目区生长的乡土植物,边坡种植紫穗槐、荆条、杠柳等耐旱、耐瘠薄、已于养护、固沙能力强的植物,护坡道种植色叶植物及开花植物如紫叶李、红叶碧桃、海棠等花灌木,边沟外侧种植一排杨树,隔离栅内侧种植一排野蔷薇。

  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

  根据高速公路与被交路关系,绿化设计分为重点互通绿化和一般互通绿化设计,针对被交路的功能和等级确定绿化景观设计手法。被交路为城市道路的一般运用城市园林式景观设计手法;被交路为干线公路和乡村道路时一般运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园林设计手法,以防护为主,绿化构图。

  收费站、养护工区、服务区、管理处等绿化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空间划分和植物配置,以建筑物为主体,在传统园林艺术基础上,结合现代园林表现手法,并以山石、水面与植物造景相结合,人文园林与农业文明相融合,达到观赏、休闲、提环境质量的目的。收费站、养护工区、管理处在绿化设计中结合站区所在区域,设计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绿化整体布置采用乔灌草结合、常绿落叶结合、色叶开花结合的配置原则,森林式栽植。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高速公路的发展促进了地区间人力、物资、信息的交流,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下,高速公路建设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而忽略了环保效应与景观效应。通过对高速公路自然景观及其构造物的新颖设计,把单一的公路工程建设变为复合的交通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公路工程质量,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而且优美舒适的公路景观系统会使司乘人员无论是在视觉还是心理方面,均感到旅途的快速、畅通、安全和舒适,从而达到功能、经济和美观的统一。本文结合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对高速公路如何进行绿化景观设计进行探讨,以寻求合理的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手法。在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还应结合公路线性特征、公路特点、功能要求及项目区的自然条件、人文历史等实际情况灵活的选用绿化模式。

  作为园林设计的一部分,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适当配备相关植物、草地、雕塑等的比例和色彩及质感,合理的立意、布局、借景,来达到道路绿化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美化环境、愉悦心声。其主要功能有:(1)衬托城市及乡村建筑与美化环境。通过绿化景观界面的柔和,改善城市及乡村建筑的硬质材料带来的呆板、生硬、缺少活力的感觉,简化环境线条,使建筑物线)完成对城市及乡村、旷野空间的分隔。各种绿色景观对道路及两旁的环境、空间进行分隔,对城市、乡村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对行人和车辆进行分流。(3)遮丑装饰。对排水沟、高架桥、挡土墙等不美观的城市设施进行遮挡。(4)文化隐喻功能。各种文化内涵的街头绿化景观能突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和隐喻,如芙蓉树喻成都为蓉城,椰子树适合三亚的道路绿化,广州的木棉、紫荆,南京的雪松,长沙的樟树、杜鹃等。

  公路绿化景观是有一定目的或者说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的。如广州的广州大道表达了南国开放先锋的特色和精神。因此,在设计时,首先应确定设计的主题以及为此主题而要达到的意境,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表达各种审美视觉要求,做到具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1)道路的植树可以根据市民的喜好种植各地的城市树及市花,同时在设计时巧妙借助园林设计的特点进行借景及布局。(2)利用园林中的借景艺术,借沿途山川之形、借城市建筑之形、借地域特色之形、借各种植被之四季变化之色,来种植各种赏叶、赏花之树木和花草。(3)利用空廊的艺术,视山势地形之变化来改变绿化的艺术风格,把道路两边空间划分成若干特色的路段来处理,在统一大风格前提下设计不同的绿化景观:不同的树种、花草改变其颜色,不同的图案不同的山石小品,使行车司机置于一幅幅图画中。每个城市的入城入口处往往设计各种绿化及雕塑来提示司机行车入城,其处理或“藏”或“露”或“简”或“繁”应服从总体要求。如山门、牌坊适合在平地上建筑,附以两边的绿化和中间的书法;以历史名人为主题的雕塑绿化小品适合古城古镇;对于劈山为路城市的处理,路旁巨石上刻字,附以绿化小品的方式入口,是一种简化的处理。

  公路绿化景观植物的设计要点为适路适树、相生相伴,即原生态原有树种植被、文物古迹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当地乡土树种植被、外地树种植被进行合理搭配,并尽量用乡土树种植被,应根据气候、光照、土壤、路段要求等选择适合的树种植被进行培育,使树种植被得到很好的生长,同时又能满足功能要求和设计理念。

  2.2.1保护原生态植被的原则对于原生态植被,不做“一光二白式、从头开始式”的设计,而应尽量利用原有古树和植被,保护原生态往往能保护环境,减少道路的养护成本,同时名木古树成为景观的重要节点,如成都为古树让道,在道路中间设坛、设围,以利古树成活。这些应该在道路设计规划时加以考虑,以免在施工中盲目伐木,文物古迹亦为道路绿化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保护对象。尽量设计成为古树文物让道的公路路线,如果实在要通过也应将古树规划成路边,原生大树是当地历史的见证,它记载了当地的气候、人文、地形地貌等信息,其价值无可估量。根据地形规划,注意保护原生植被,在通风、遮阳、生态等方面下功夫。保护大树所在地原有的生态环境,清理大树四周垃圾及其他杂物,重要品种应设围栏保护,保护树体和根系分布区土壤,距大树树干5m范围内不得采用硬铺装。如确需铺装应采用适当透气铺装材料,树木生境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土壤含水量高时,必须设渗水井或铺设盲管等有效的排水设施,及时排除根部积水。做到“适地适树”,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2.2.2生态效益与远近效益兼顾的原则正如前面所述,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首先应满足道路绿化功能要求,如遮阴、防眩、净化空气、吸尘等要求,同时满足美化观赏的要求。由于道路绿化形成景观效果需要十几年,在此期间灌木、草地植被需要随时更换、移植,因此在设计时,既要考虑近期的美观和生态效果,也要考虑远期树木成长以后的景观效果,逐步减少更换树种、草地,种植成长迅速、美观的树木,如桉树、榕树来代替草地、灌木等近期效果好的植被。利用其自然的生长周期,当一种植被死亡时,另一种速生树种刚好代替这种灌木、草地,当速生树种衰老时,另一种慢生树种刚好成长起来,从而继续发挥绿化功能。

  2.2.3乡土植物和外地植物兼顾的原则一般说来,地域性的乡土植物适合当地生长,生长较快,病虫害较少,育苗种源方便,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又能反映当地的文化特色,应该是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首选。然而如果全部采用当地植被,由于见多不怪、习以为常,给人单调的感觉,难以满足审美的需要。因此,为了增加景观的层次性,应设计引种各种风格的树种,如椰子树、加拿大海枣树,给人热带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如在大叶榕为主的街道,偶有几株木棉给人“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感觉,也可以选择银杏和常绿树种搭配的设计方式。

  对于广场、立交桥、交通岛等的绿化,往往采用利用植物本身的颜色特色风格,辅以各种平面图案的方式,来强调公路绿化景观的图案分布和过渡,以达到交通组织的功能和产生图案的美感。可以分为图案式、自然式、混合式,以强调图案的侧重点。

  图案式顾名思义以植物组成的图案为主,组成不同平面或立体或抽象的图案,以产生一定的文化内涵。图案式绿化植物在一定年限后需要更换,植物在一定时期的生长后会破坏图案,需要修剪。因此,图案式植物养护成本较高,是绿化景观设计中人工干预程度较高的一种设计。

  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

  自然式是以各种植物、草地错落有致地按功能和美感分布,形成自然天成、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的人工群落。自然种植视觉效益较好、养护成本较低,适合分车道和路侧绿化的绿化造型。自然式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切忌单调,即使是需要列植的道旁绿化,也应在中间种一些颜色及风格不一致的树种,以交混林的方式产生错落有致的感觉。因此,自然式种植植物应分布自然,无规则图形轨迹,多株树木应不在同一直线株树木应不在等边或等腰三角形上,应给人高低起伏、自然有致的感觉。

  兼具图案式和自然式的优点,是一种大型的绿化景观设计,表现广泛,主要应用于场地比较宽广的广场、道路绿带、交通岛及街景中。大型乔木及藤萝类植物应用自然式,三三二二自然分布,灌木及藤萝类利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组合,同时形成各种造型和图案,以表现特定的主题、理念及风格。其组合方式有乔灌组合、灌草组合、乔草组合。

  地处浙江省中部地区的义乌市,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18℃,温度最高达42℃,同时冬天温度最低达-5℃。适合各种南方品种的树木生长,为公路绿化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作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的义乌市,经济发达,对公路绿化投入大,最近几年建设的原收费公路140万m2左右公路绿化与城市高档绿化彼此融合,档次相当,公路绿化景观设计成了这座富有朝气的国际商贸名城的又一张金名片,着实为南方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典范。

  起自青口,终于03省道交界处,二级加宽,宽度为24.5m,水泥砼路面,2×2×3.75m行车道、2m中央绿化带、2×0.5m波形护栏、2×3m非机动车道、2×20m两侧绿化带。设计时保留了原生态的地貌特征和古树,为表现义乌当地的乡土文化和经济建筑的辉煌成就,大手笔地设计了310省道义乌段景观,同时在宗宅村段留有树龄上百年的古樟树若干。设计着力烘托义乌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除结合道路沿线较多的湿地景观外,植物较多采用色叶树种、开花树种及花灌木,在色彩上相对较为热烈,以赏叶为主,不同的季节产生不同的颜色效果,采用四季红色的红枫、红叶李,秋季红色或黄色的银杏、枫香、无患子、乌桕、南酸枣、黄山栾树、鹅掌楸、水杉、池杉等树种,点明了“辉煌义乌”的主题,常绿乔木林以模仿自然植被群落的阔叶林为主,上层主要为苦槠、甜槠、青冈栎、珊蝴朴、木荷、华东楠、红楠、紫楠、杨树、枫香、黄山栾树、乌桕;下层主要为杜鹃、栀子、六月雪、山茶、红花继木等,主要以自然式布局构成进入市区的一道景观标志。

  起自金华金东区南仑村,终于稠佛、佛赤圆盘,一级公路,沥青砼路面,宽度31m、行车道2×7.5m、2×0.5m波形护栏、非机动车道2×3.75m、土路肩2×0.75m、中央绿化带5m、路缘带2×0.5m、2×10m两侧绿化带。两侧绿带最边部位采用高大的速生意杨成排成林种植,意杨内侧则采用矮一层次冬青成排种植,遮蔽了意杨单调的树干,冬青内侧又用矮一层次的花期较长的夹竹桃成排种植,遮蔽了冬青的树干,以此大手笔地勾勒出鲜明的绿色多层次空间。中间绿带以矮小的火棘、金边黄杨、剑麻、月季、红叶石楠及麦冬和马尼拉草皮等,构思精巧、层次分明,色彩绚丽、简洁明快。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是根据自然条件、公路运输和使用者的需要,利用植物的颜色、形态及风格的多样性,在道路两旁及公路用地范围内建立和谐、优美的植物艺术群体。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高速公路使用功能的重要措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从过去单一追求使用功能,发展到对生态保护、景观优化、地区文化的传承以及公路行车安全、舒适等功能的需求,赋予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更高要求和更深内涵。

  景观设计,一方面强调道路的空间线形组合良好,满足车辆高速行驶的动态需要;另一方面强调道路与沿线的绿化、设施和环境等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一个愉悦的环境,使公路以外的人俯视公路时不认为它是一个孤立的带状结构物。

  公路绿化可为单调的道路平添绿意,削弱车辆噪音,吸收车辆废气,减少光污染,净化生活环境,缓和沿线居民情绪。还可保护公路用地内和相邻地带原有的植被,借助密集连续的绿墙,可遮掩路旁不雅观的景物,达到美化路容的效果。

  高速公路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经常破坏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平衡状态,给沿线环境的自然景观、生态结构造成影响。的边坡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散落等侵蚀现象,增加养护的难度。绿化植被可达到水土保持、稳定土体的目的。

  绿意盎然的环境,可减轻驾乘人员心理压力,消除疲惫。连续的植物绿带,可以显示公路线形变化,使驾驶员预判前方线形走向,避免弯道突兀出现。绿化植物可以代替栅栏,阻止行人和动物出入全封闭的高速公路,保证行车速度和安全。

  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园林、小区景观设计。后者主要是区域生态绿化,为人们建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休闲场所,造景手法较多样。而前者是带状绿化,以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为目的,主要利用植物造景。

  高速公路的服务对象是处于高速行驶中的司乘人员,其视点是不断变化的,要满足不断变化中的动态视觉的要求。

  高速公路系带状构造物,其长度往往为几十、几百公里,所经过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土壤条件、社会环境、人文景观的不同而使其绿化设计具有多样性。

  景观设计需要兼顾美观、大方的视觉要求,但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不能影响道路的交通功能,保证高速公路车辆行驶安全和司乘人员视线、环境保护与恢复

  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根本,在修建高速公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开山占地,对当地自然环境会造成一定的破坏,环境保护与恢复是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的基础。

  绿化植物的选择要尽量与公路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使公路有机地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在植物的布局上应适应地形地貌;在品种选择上尽量选择当地树种及抗性强的树种。

  高速公路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经济发展,因此景观绿化建设也要兼顾效益,在植物品种上选择耐瘠薄、易养护、抗病虫害的当地生长植物,以降低后期养护成本。

  中央分隔带规划整齐的花木绿带,可防止夜间相向车辆灯光眩目,减轻相向车辆接近的危险感,另外还有诱导视线、隔音防尘的作用,是高速公路绿化的关键点。由于植物根系的吸水作用,能避免路面含水量过高而缩短路面使用寿命。

  在工程造价方面,绿化也优于防眩板和硬化处理。后者初期一般在8~10万元,并且其老化更新以5年为一周期,在防护立柱受到撞击时,硬化的地面会受到波及。中央隔离带绿化如设计合理,造价一般在3万元左右,管护费用每年6000元左右。

  由于立地条件差、养护管理难度大等原因,在选用绿化材料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繁殖容易、成活率高、耐干旱、耐瘠薄、耐粗放管理、生长慢、耐修剪、能常绿、能防眩等要求的植物。例如:花灌木类:蜀桧、龙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小叶女贞、蔷薇、丰花月季、紫薇、紫叶李、凤尾兰、蔷薇、迎春、连翘、洒金柏、四季玫瑰等。

  A、 规则式:用规格相同、品种相同的苗木按等距离单排或双排密植,经人工整形修剪成绿篱墙,常见的有方齿形、锯齿形、波浪形。一般高度为 1.1-1.4米(利于人工或机械修剪作业)。常用树种有刺柏等。

  B、点缀式:选择单株或组合造型苗木,按等距离散植,植物造型宜简忌繁,如球形、柱形、锥形等。常见的有卫矛球等。

  边坡栽植的柔韧性强、耐冲撞的灌木丛,为失控车辆提供了缓冲地带,有助于减低伤亡程度,其直接关系到路面安全。在设计选用边坡防护材料时,必须考虑固土性能好、繁殖易、成活率高、生长快、耐干旱、耐瘠薄、耐粗放管理等要求的植物。例如花灌木类,有紫穗槐、柽柳、毛白蜡、蔷薇、迎春、连翘等;草皮类,如狗牙根、结缕草、中华结缕草、野牛草等。边坡绿化就位置不同可分为上路堤绿化、路堑绿化、护坡道绿化和沟外平台绿化。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多采用高路堤建设,路堤绿化举足轻重。一般可进行植物防护,坡度较大或超长等特殊情况可采用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方式。工程防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风化,混凝土老化,钢筋腐蚀,效果越来越差;而植被护坡随着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对减轻坡面不稳定性和侵蚀方面的防护作用会越来越大。主要采用种植池槽绿化为主,可选择植物有紫穗槐、爬墙虎等。

  路堑绿化指由开挖土方所形成的路面以上的坡面绿化。北方的路堑多采用预制水泥块处理,钢硬有余,优美不足。南方地区采用的挂网喷播技术,在经过对绿化基质进行适当调整和合理选择播种材料后,可引入北方半干旱地区。按栽植条件不同,路堑绿化分为植被坡和非植被坡。植被坡过去采用藤本攀缘类植物进行垂直绿化,现在已逐步使用了草坪喷播、草坪植生带等新型手法。非植被坡(石质坡)的绿化常采用藤本攀缘类植物绿化。

  护坡道是高速公路绿化条件较好的部位。从便于养护和防护的角度考虑,护坡道种植灌木植物,既减少了养护工作量,也为高速公路行车区提供了一道防护屏障。

  边沟外平台多处在行车视点位置,适当采用观赏花木进行绿化,对改善行车环境、提高高速公路综合服务功能具有辅助意义。它同时处在高速公路地界的边缘,采用密植带刺灌木形成绿篱,可对高速公路的隔离防护起到重要作用。

  高速公路的建设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

  题,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破坏比较严重。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针对高速公路建设中如何做好生态保护,植被恢复做了大量的研究,推动了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化的进程,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重视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破环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高速公路绿地现状,对多年的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一些看法。

  高速公路绿地景观所包括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绿地植物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不仅发挥着巨大的生态调节功能,也是体现文化气息的重要载体。

  以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为例,宁杭路为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条景观生态路,其景观元素丰富包含了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小品、假山石、湿地等等。植物品种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植物品种达两百多种。包含了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草坪与花卉、多年生和一年生、水生植物等。

  如在丘陵地区路段,采用生物技术恢复和营造“湿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新的栖息地。将互通立交桥下的绿岛修整成小岛等形状,并栽植不同的植被,同时将水源引进小岛,使整个绿化更加贴近自然,更加人性化。

  又如为了减少山体爆破对沿线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的破坏,他们变传统的边坡工程防护为生态防护,采用客土喷播、轮胎固土等新型岩石边坡固土绿化方法,让原来被爆破的“伤痕累累”的山头重新披上了绿衣。

  服务区也尽显古典生态风情,在服务区与路之间种植了特大型银杏、梧桐、紫薇、香樟等树龄不一、高矮参差的树木,服务区的建筑则掩映其间,其中设计了景观小品,景色十分怡人。

  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是一条“生态、环保、旅游、景观”高速公路,沿线田园山水风景宜人,为广大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畅通快捷、赏心悦目的行车环境。然而还有大部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生态性上存在着一些不足,表现在:一是绿化方式上,整体上水平不高,设计多采用城市道路绿化方式,绿化树种单调,季相色彩变化少;绿化大同小异,景观雷同,失去了自己的景观特色。

  其次,绿化存在重视觉,轻综合生态功能的倾向,有些绿地基本上以种草为主,这种“稀树草原”虽然视觉效果较好,但绿地总体生物量不足(草皮的生态效应只有乔木的1/10),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和时间,发挥绿色植物的自然生长生产能力。

  第三,高速公路绿地存在后期绿化养护难度大、养护投入高,致使绿化效果因养护、投入等因素影响有倒退的趋势,绿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生态效益不高。

  高速公路绿地是高速公路空间环境组成的部分,也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既有自然属性,也有其文化属性,是复杂的人工化生态系统。因此笔者认为在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应强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公路绿地系统,保持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信赖,相互依存,在整个公路绿化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地上空间、养分和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发挥出持续永久的综合生态功能。

  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它直接关系到绿地系统景观价值的高低和生态与环保功能的发挥。在同面积的绿地中,灌丛的单位面积绿量或叶面积指数和生态效益比草坪高,乔、灌地被植物结合的又比灌丛的高。在高速公路绿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征,从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合理选配植物种类,既不重叠,也尽量不空白,以避免种间直接竞争,提高叶面积绿量,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具体操作中,应以乡土植物品种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并研究其中各类植物的生态位,设计和建设一个各类植物按其生态位各得其所,科学和美学高度和谐的绿地系统。

  在绿化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植物,以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护方面的要求。有关资料表明:娇贵的草坪每公顷每年需10万元左右的“呵护费”,而树的管理费则少得多,更重要的是草坪的寿命相对较短,一般五、六年就要更新,护理较好的草坪寿命也不超过10年左右,而乔木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不需太多的人工护理就能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因此,建立乔木、灌木和地被三位一体的模拟自然群落的绿化模式,既丰富了沿线景观,又便于养护管理,是提高绿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现在建设的大部分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仍以工程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使边坡看上去僵硬、单调、机械,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防护设计中在满足边坡防护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运用生态绿化防护,以水土保持为主,兼具生态景观效果。要考虑整个植被逐步恢复过程,以灌草植物为主进行生态模式配置,除了有利于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高速公路边坡景观和行车效果外,也有利行车安全。

  边坡防护还应坚持生物多样性,多科属结合。边坡人工植草绿化,为减少人工草被退化,可考虑禾本科、豆科相结合和以暖季为主,冷暖季型草种相结合,并适当配以灌木的原则,从而使其能够自生自养,达到边坡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效果。目前工程防护手段常用现有喷播绿化、挂网喷播、厚层基材、中空锚杆框格绿化、六角空心砖绿化、改良型厚层基材、植生袋防护和椰纤维网喷播防护(cf技术)等。养护完成后形成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生态景观。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及景观节点,其空间由匝道立体交叉围合而成,是高速公路绿化的重点区域之一,对景观要求较高。出于美化考虑,目前现有绿化施工选择的草种和树种的品种比较单一,物种少,稳定性差,受干扰后恢复能力差,该生态群落非常脆弱,给植物病虫害的爆发与蔓延提供便利,一旦感染了病虫害或其他灾害,植被就会受到严重危害。因此,建议互通区绿化在选择植物品种时,种类应尽可能多一些,即使同一类也应该选用不同的品系混配,同一品系分布不宜过分集中,以有效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抗多种病虫害的能力。绿化结合地形设计必须满足行车功能的需要和视觉要求,根据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地方文化特色,创造优美的生态景观点。互通区取消内侧的工程防护,取消工程排水沟,进行景观地形设计,使原有的平坦的互通区地形自然起伏变化,利用自然地形排水。这样不仅有利于其内部的能量流、信息流、物质流的转换,而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能达到更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中央分隔带运用绿化种植,除了遮光防眩、诱导视线外,还可以改善道路景观。防眩树种应选择抗逆性强、枝叶浓密、常绿、耐修剪的树种,按防眩效果和景观要求,一般选择蜀桧,龙柏,其高度1.6米为宜,单行株距2.0米,他们有规律的种植,形成了一定的韵律感。中央分隔带的地表绿化,种植草坪和地被植物,使地表得以有效覆盖,防止土层污染路面,达到保湿效果,同时通过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叶色变化,减少蜀桧的单调感,丰富隔离带的景观。四、结语

  以尊重生态为原则、运用生态方法设计的高速公路,主要特点是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将高速公路融入良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之中,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作为高速公路的主要景观,又使高速公路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一道景观。

  总之,无论从景观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来看,调整绿化结构,建设布局合理、配置合理、结构完整、视觉与功能相统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型公路绿化,是保证高速公路绿化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在建设“绿色江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和“十二五”的社会大背景下,溧水至马鞍山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溧马高速)绿化工程设计应呼应时代主题,树立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效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在科学的设计指导下落到实处。

  溧马高速是交通部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和《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公里。本项目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项目穿越南京市的江宁区和溧水区,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洲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沿线区域多低山丘陵,相对丰富的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为本次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

  本次绿化设计在“生态设计优先、科学指导设计”的总体构思下,旨在让溧马高速公路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一个生态氧吧。

  设计具有以下两大特点――“生态效益优先,将生态设计落到实处”和“科学设计指导、使景观设计科学化”。

  近年内国家土地资源日益收紧,溧马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在固定的绿地资源制约以及经济节约的前提下,来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

  体现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选择绿量相对大的树种,通过对植物个体叶体积指数、滞尘吸收、毒害尾气吸收以及防水土流失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结合《南京市常见园林植物的绿量研究》结论成果,对南京市常见园林植物的绿量指标进行了排序。

  10公分的乔木的绿量(月平均叶体积指数)从大到小排序――雪松>

  香樟>

  喜树>

  广玉兰>

  垂柳>

  悬铃木>

  女贞>

  银杏>

  国槐>

  马褂木>

  枫香>

  泡桐

  5公分的灌木的绿量(月平均叶体积总量)从大到小排序――鸡爪槭>

  红叶李>

  紫薇>

  樱花

  结论:依据个体生态效益最大指导全线植物品种的选择。主导树种的绿量要大,以其总量的绝对优势,使得全线景观绿化的绿量有基本保证。符合建设绿色江苏、森林城市的趋势。

  搭配树种,选择具有特殊景观效果的品种,因其数量不大,起点缀调节作用,因此对全线植物总体绿量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可以保证景观的差异性。

  合理建立复层种植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绿化生态效益。严格根据不同植物的生境需求进行配置,强阳性植物位于上层,弱阳性树位于中层、耐荫植物位于林下等,对筛选出的植物进行自然配植,从而保证复式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达到最佳的群体生态效益。结合《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了1:6:29的一个参考指标――即平均29平方的绿地,1株乔木、6株灌木。

  (1)与环境的整体融合,运用“保” 、“还” 、“借”手法养自然之势,还大地本色,以此来作为指导全线的地形、绿化等景观设计。

  保护周边环境,结合其它专业,在施工之前划定需要保护的植被水域等范围,将公路交通建设、施工工艺、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相互联系、渗透,体现以人为本的时念 。溧马高速81标开发区互通大区域内现有一处微丘,且现状植物长势良好,我方在接到设计任务后现场探堪时就明确提出后期互通区域内地形设计结合改微丘进行地形顺接理顺,微丘植物予以保留的设计思路,从而很好的保护了现有良好的景观生境。

  还原并恢复原有环境景观与特色,不破坏是对当地生态最好的保护,在不得不破坏的地方采用与周围环境相同、相似、相协调的方式进行恢复,使得人工营造的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能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自然环境。借外景,设计之初,通过调研划定借景范围,有意识地把公路外的景物“借”到公路内视景范围中来,设计中留出景观观赏视线,将外界较好景观借入并向融,突出沿线独特的自然景观风貌。

  (2)重点突出,结合沿线环境,运用“造”景手法形成五个不同主题的路段(工业文明―秦淮情缘―科技之光―山峦水秀―锦绣田园),并在路线上形成合理的节奏分布,达到缓解视疲劳的效果。在重点段,强调种植形式的结合,在自然式种植整体框架下,突出局部空间种植形式变化,强调植物色彩应用,形成视觉冲击,有效展示各段主题文化,打造全线)应用动态视觉原理等结论,指导全线的绿化设计节奏分布与韵律变化,不同时速下植物群落变化段落长度的最小值不同,使得景观设计符合驾乘人员的视觉要求。

  依据动态景观设计理论,人在动态条件下获得景观视觉感知的最短时间为5秒,也就是从开始注视到看清楚必须有一定时间。5秒注视时间获得景物印象的车速与距离关系,(见表1),根据高速公路不同路段的设计时速,可以获得相应的景观尺度(见表2)。

  (4)贯彻全寿命周期理念,降低植物的养护成本,使得绿化设计符合生态低碳的全球背景。

  对全寿命周期模式,可简化成A+B=C这样一个概念。A为成本投入,B为运行费用,C是AB之和,代表全寿命过程总投入。

  设计中对尽量选择乡土植物以及移栽易成活的植物,生长势旺盛的灌木等,而不是为了降低A(成本投入),而种植养护费用高的草坪和灌木,提高 B(运行费用),从而使得C(总投入)增加。在景观设计当中,通过对植物品种、种植形式的优化,来减少全寿命过程总投入。

  根据此原则,植物选择耐贫瘠、易维护、适合当地生长的品种,以减小后期养护管理费用。种植抗污染树种,大量吸收车辆排出的有害尾气等,净化空气、减少污染。同时和环保设计结合降噪防尘,实现节能减排,体现生态效益优先的整体设计思路与原则。

  “生态效益优先、科学指导设计”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是一个切合时展,将生态设计落到实处的景观设计方法,它是实现“生态高速、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体现新时期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趋势,值得在以后的高速公路景观绿化项目中推广应用。

  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区或旅游景点时,如何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就更为重要。因此,在公路设计中运用美学,提高公路现行设计质量,改善公路及其周围环境,增进交通安全和为司机、乘客提供舒适的旅行环境,减少对原来自然景观的平衡和谐的破坏,点缀和丰富公路两侧的自然景观是十分重要的。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缓解公路施工给沿线地区带来的不良影响,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活环境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绿化可以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树木或草坪通过树冠、根系、地被覆盖等可以固着土壤、涵养水源、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冲刷路基地危害,在高填方路段,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2、公路绿化可以改善交通条件,为高速行车提供保障,提高行车舒适性。当公路沿线有四季常青的树木以及点缀其间的各种花草时,可以产生与自然交融、气势壮观的感觉,给人们以优美、舒适地享受,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3、公路绿化可以恢复自然,保护环境。一是绿化可以迅速恢复公路建设中被破坏的沿线植被,有利于生态平衡。二是路基种植植被,不仅可以固土护坡,有利于边坡稳定,还可防止水土流失。三是成功的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噪音干扰和防止环境污染。

  1.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即环境保护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经济可行的原则。即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优化设计,结合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等多种方法,实施生态工程。

  3.长期稳定、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其功能及植物各自不同优势,设计合理的植物群落演替方案,使其较快地达到稳定,并能够长期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景观优美的原则。即合理地规划,使公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营造行车的舒适性。

  1.公路主线绿化。主线绿化主要是为了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首先必须充分考虑沿线景观特点、地形特点和交通特点,保证景观较长距离的连续性。其次,基调树应按设计目的确定,最好选用性状一致的树种、开花的树种或秋叶树种。

  2.公路外部绿化。道路外部绿化主要指公路主线以外的绿化,一方面可降低噪音污染和尾气污染,另一方面植物也可使景观更加和谐。

  目前,公路绿化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公路绿化施工多采用园林绿化方式,绿化树种单调,季节色彩变化少,以至各公路绿化景观雷同。其次,绿化存在重视觉,轻综合生态功能的倾向,有些绿地基本上以种草为主,这种“稀树草原”虽然视觉效果较好,但绿地的生态效应只有乔木的1/10,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发挥绿色植物的自然生产能力。第三,路树多为单条稀疏形状,不成林带,难以抗风、抗沙、抗噪,且还有不少是浅根性、材质松软的速生树,容易被台风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第四,公路绿地存在后期绿化养护难度增大、养护投入增多但绿化效果倒退的趋势,绿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生态效益不高。

  今后公路绿化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几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增加公路绿色生物量,为净化大气、降低温室效应做贡献;二是选择适应本地区的物种和绿化植物进行公路绿化,着眼于长远发展,提高公路绿化的质量;三是建立科学绿化的应用系统,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及抗病能力。通过利用乡土植物来创造与周围环境相融的景观空间,使公路更具有亲切感和情趣。

  现代公路绿化工作应特别强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公路绿地系统。

  第一,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绿量。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它直接关系到绿地系统景观价值的高低和生态与环保功能的发挥。在公路绿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征,从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合理选配植物种类,既不重叠,也尽量不空白,以避免种群间直接竞争。

  第二,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在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在绿化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植物,以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护方面的要求。

  公路树种的配植须多元化,避免树种、色彩单一,满足适应性强、耐旱耐瘠、抗病虫害能力强、易成活的特点。树种的选择需因地制宜,对乔、灌、草可以根据景观设计,常绿与落叶、快长与慢长、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选择多个适宜品种。

  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

  水肥管理是树木管理的核心,浇水一次要浇足浇透。早春根系生长之前,用肥效长的有机肥做基肥并适当加入磷肥,芽抽枝发叶期,以氮肥为主,6月后控制氮肥的数量并以磷肥为主。

  重视整形修剪、除杂草。如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为了防眩,通过修剪使其高度限制在1.2~2.0米。成年树在一定高度进行剪截, 可以刺激隐藏表皮层内的隐芽萌发,形成年轻枝条,更新复壮。杂草可采取人工拔草、喷除草剂等方法防治。

  总之,公路绿化作为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一条公路的形象,因此,公路绿化应作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努力,建设布局合理、配置合理、结构完整、联系紧密、视觉与功能相统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公路绿化,我国的公路建设将出现新的面貌,公路景观得以发展,公路内涵也会得到提升。

  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

  [4] 江玉林、毛文碧等,生物工程技术在西南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应用,30届国际水土保持会议论文集,1999





Copyright © 2012-2023 开云体育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243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