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分类
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滨水绿地空间 上海:全力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四)

  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近年来,全国各城市以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为指引,积极落实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开展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滨水绿地和滨水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已成为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建设的重点领域,完成了如上海杨浦滨江等一大批精品项目,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为总结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建设的成功经验,持续推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建设,提升城市公共环境建设和治理水平。应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安排,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启动了长江沿线城市滨水绿地公共空间建设研究工作,依托相关省市风景园林学(协)会,面向长江沿线个城市进行了优秀案例征集,并针对上海、南通和成都等城市进行了重点调研。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在汇总和研究各地案例的基础上,将择选优秀案例进行展示,以更好地宣传各地滨水绿地公共空间建设成果。

  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太湖流域东缘,东临东中国海。境内河道(湖泊)面积约500多平方千米,河面积率为9%~10%;上海市河道长度2万余千米,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3千米~4千米。

  上海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提出“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突出中央活动区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黄浦江、苏州河(以下简称‘一江一河’)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一江一河的规划建设,以还江于民理念为引领,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一流滨水区。

  2017年黄浦江沿岸45km公共空间贯通,2018年上半年启动了苏州河中心城段滨水贯通工作,一江一河的规划建设工作进入全面提升阶段。经过近三年的建设,随着一系列工程Kaiyun App下载 全站项目的落地实施,一江一河沿岸发生显著变化,一个功能复合、空间有序、生态良好、文化时尚、景观优美、富有活力的滨水公共空间体系逐步呈现。

  上海市市委市府在浦东新区调研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作时强调,黄浦江两岸始终围绕公共空间开放做好文章,齐心协力把黄浦江两岸建设成为服务于市民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和生活岸线,为此,黄浦江东岸开放空间贯通工作以“自然、生态、人文”的和谐统一为目标,坚持“品质、特色、活力”的建设标准,努力在2017年底之前基本实现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浦东滨江段公共空间贯通开放,2018年底各段主体功能初步Kaiyun App下载 全站显现,逐步打造成城市会客厅。

  项目西至歇浦路,东至4805厂西侧围墙,南至规划滨江路,北至黄浦江,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8675㎡,其中陆域面积27885㎡,水域面积790㎡。具体实施区域面积约37510平方米(包括杨浦大桥投影部分约8835㎡),2018年竣工。

  项目由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地茂景观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联合设计,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承担施工。荣获第五届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一等奖。

  杨浦大桥滨江绿地作为滨江贯通计划的起点,结合“杨浦大桥”这一重要的城市大雕塑节点,将成为两岸贯通工程的新景观地标。将带头实现两岸开发的大开放,开放成群众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开放成市民的生活岸线。

  杨浦大桥区域滨江绿地设计内容包括步道“三线”贯通,景观绿化、道路、建筑及景观小品、水景、桥梁、照明、给排水等多项工程。景观设计通过丰富的地形变化达到烘托杨浦大桥这个大型“雕塑”的作用,地形造型延续了杨浦大桥的力量感和线条感,与杨浦大桥相得益彰。设计通过简练的几何造型和丰富的竖向变化与建筑完美的合而为一,并创造出不同的功能体验区。

  以城市更新为主题,以岸线、绿廊作为主要的开放空间载体,以跑步道、骑行道和漫步道三条主线串联沿江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景观串联建筑,达到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营造生态、实用、美观、可持续发展的公园绿地生态系统。

  杨浦大桥区域滨江绿地注重打造一个参与性与体验性的 “家庭公园 ”,一个融合教育、探索、运动、休闲、观景等丰富功能的公园。实现以下目标:

  生态化目标:恢复浦江桥畔绿色基底,构筑自然生态资源,延续浦江城市生态轴,发挥滨江绿地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生活化目标:预见滨江区域开发潜力与功能需求,激发滨水区域城市活力,拓展滨江公共空间休闲与游憩活动类型;

  精品化目标:以精细化设计探索场地原有码头、驳岸元素于场地的表现,延续场地记忆,实现滨江地块功能转型的启航。

  根据规划,未来的黄浦江东岸沿线将以“城市生活与滨江空间交织互动”为核心理念,以城市更新为主题,以岸线、绿廊作为主要的开放空间载体,以亲水步道、慢跑道和慢骑道三条主线串联沿江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

  基地沿江驳岸边有码头,基地西侧与歇浦路轮渡站相接。场地航运、集散功能性较强,未来滨江开发将由传统工业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设计中充分理解并保留场地记忆与再现,展示并提升滨水活力。

  所有的设计不是去克服杨浦大桥这个客观存在的大体量因素,而是去巧妙借用、顺势利用杨浦大桥的特点,将其利落的线条和构成感十足的形态引入场地的景观设计中去,创造集美观性、功能性、趣味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的绿地空间,并与杨浦大桥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设计针对四处具备历史价值的拟保留历史建筑进行评估,基地内歇浦路8号建筑列入浦东新区与保留优秀历史建筑名录。以此保留场地历史记忆和场地特征。

  绿地总体定位为体现自然、季相变化分明的景观生态化群落。以色叶大乔木为骨架,遵循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营造和培育多种、多层、异龄、多规格、水平方向异质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生态群落系统。

  项目采用了CROSS-WAVE雨水回用系统设计,可以大大降低局部洪涝风险以及减轻现有的排水系统。

  雨水经过雨水口收集后,汇入雨水管网,在雨水管网取水点接入成品雨水收集池,通过一系列的过滤和沉降汇入收集池。雨水经深度净化系统净化菌后储存于成品清水池中,清洁处理后的雨水经水泵组加压提升后将水质达标的雨水输送至用水点,作为种植区绿化自动喷灌用水和景观水池补充水源。

  在雨量超过蓄水池调节容量时,雨水蓄水池裕量雨水则通过备用污水泵全开提升、溢流管等,溢流排放至下游市政雨水管网;清水池雨水保持2/3以上的容量,同时自来水作为备用水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Copyright © 2012-2023 开云体育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24302号-1